第87章 亲人-《在年代文里当极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苏锦绣这话仿佛给打了包票似的,他立刻伸手从苏锦绣手里抢过铲子,弯腰就开始麻利的铲草:“厂长,这院子的草你们就别弄了,等稍晚些,我找几个哥们儿过来,三两下的就给弄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怎么好意思?”

    “没啥不好意思的,其实我那些哥们儿你都见过,就是前些日子路上穿花衬衫的。”

    小朱说道他们时,忍不住的声音低了些:“其实他们本质不坏,就是回来后,家里嫂子们闹腾的厉害,他们又没法子考工,只好倒腾东西,他们穿的花衬衫,就是他们去海城倒腾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只可惜运气不好,这花衬衫销量并不好,几乎都压在了手里,他们只好自己穿。

    “其实他们以前也是高中生呢。”

    “行吧,那就麻烦你了。”一听是那几个花衬衫,苏锦绣瞬间没啥不好意思的情绪了,作为前面两次受到惊吓的补偿费,来帮忙铲个草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不过……

    “像你们这样的知青多么?”

    小朱一愣,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的汗:“咋不多,光咱们这条街道上,就有二十多个了。”

    当初家家户户都有孩子下乡,现在一股脑的回来了,能不多么?

    “你们有没有想过以后干什么?”

    “咋不想,天天想,想考编制,想做工人,可问题是光我们想有什么用,也得人家厂子要我们啊,再说了……”小朱叹了口气:“如今这日子最大的问题还是东西难买,供销社的粮食得要粮票不说,还经常买不到,黑市的粮食又贵,说实话,咱们老百姓图的是啥,不就是能吃饱肚子么?”

    这话倒是个实话。

    但凡要是能吃饱饭,当初下乡的时候,也不至于觉得日子难过。

    苏锦绣还想继续干,却被小朱拦住了,盛情难却,苏锦绣和宋清华只好先离开了院子,回去的路上,宋清华一直沉默着,回了家就钻进了书房里,开始找报纸。

    一直到苏锦绣将中午饭烧好了,宋清华还没出来。

    带着疑惑上了楼,推开书房门,就发现书房里这会儿已经乱成一团了。

    宋清华还跪在地上,头埋在柜子里翻找着什么?

    “你在找什么呢?”苏锦绣解开围裙,走过去问道。

    “找七六年的报纸。”

    宋清华头埋在柜子里,声音有些闷闷的。

    苏锦绣拉开旁边的柜子,里面也是厚厚的一堆报纸,一边帮着翻一边问道:“你找七六年的报纸干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记得那年的报纸,有一段时间一直报道的是杂交水稻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宋清华又从里面拎出来厚厚的一沓子报纸:“找到了。”

    吹了吹上面的灰尘。

    走到桌边将打包的带子给抽开,然后一张一张的翻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苏锦绣走过去,就看见报纸的标题:“这不是党内人事报么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宋清华点点头,手却没停,没多久,就翻出几张报纸:“你看看,这几张报纸,上面写着,袁同志研发的杂交水稻,已经开始种试验田了,亩产很高。”

    苏锦绣有些复杂的看了宋清华一眼:“你是听见小朱说吃不饱饭,所以才着急回来翻报纸?”

    “嗯,要是能将杂交稻推广出去的话,粮食产量上来,就不存在吃不饱饭这件事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……”

    苏锦绣伸手接过报纸:“你该知道,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吃饱饭,还有粮票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她翻了翻报纸:“就目前的局势来看,问题出在老百姓有钱买不到东西上面,虽说已经开放私营,可是各种限制还是很大,还有就是粮食问题了,不管这种子多好,目前还没推广,粮食数量也上不去,而且我听小朱说,他们这些干倒买倒卖的,都只要钱不要票的,所以票证迟早是要淘汰的,还有就是一旦私营起来了,国营饭店,供销社,甚至百货商场啥的,都要受到一定的市场冲击……”

    宋清华抿了抿唇,脑筋已经飞速转动起来。

    “而且,你也知道,这种子七几年才研发出来,不经过十年八年的试验,怎么可能做推广,最重要的是,现在真的是最优种么?真的适合推广么?这些我们都不清楚。”

    宋清华搓搓脸,又弯腰将报纸搬开。

    拉开抽屉,拿出纸笔,坐下来就准备写东西。

    “吃午饭啦。”苏锦绣抬手摸了摸他的后颈。

    宋清华笔尖顿了一下:“不吃了,我还不饿。”说完就开始奋笔疾书。

    苏锦绣叹了口气,转身下了楼,盛了饭,又装了一小碗菜,才端到了楼上,放在书桌上,宋清华头都没抬,直接将这些饭菜给无视了。

    宋清华这一写就写到了深夜。

    饿了就端起桌上的饭扒两口,然后又开始写文章。

    只是写的并不很顺利,而是涂涂改改,苏锦绣送晚饭进门的时候,就看见那张稿纸上面,凌乱不堪,完全看不懂,可宋清华却依旧接着往下写。

    苏锦绣见宋清华不睡觉,干脆也拿了画纸出来画画。

    这一夜,宋家小院书房的灯一直没灭过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苏锦绣全力去忙院子的事,宋清华则每天下了班回家就关在书房里写写画画,有的时候还会搬许多书回家,上面长长的专业性词汇的书名,让苏锦绣看的直眼晕。

    院子那边,小朱果然给力。

    他不仅把那几个花衬衫喊过来一起铲草,还有几个回城的女知青,知道他们的事情后,主动过来帮忙打扫几栋小楼,甚至街道上的人知道这里要开个新厂子后,也自发的过来帮忙,就指望着这厂子以后能一直红火,让他们以后也沾沾光。

    又过了几天,海城那边的画师们回来了。

    放下行礼的第一时间就是过来小院这边看看未来的工作地点,他们到的时候,施工队正忙着给那个塌了屋顶的房子修屋顶。

    苏锦绣则拿着图纸,对着主楼的墙上下打量着。
    第(2/3)页